服務業(yè)被低估,消費被低估,消費能力被低估,這是中國過去幾年經濟的特點,這些現象已經通過經濟普查發(fā)覺到了,多多少少捕捉到了隱藏在經濟當中非常有益的經濟結構和成份。
存款規(guī)模比股市規(guī)模大得多,所以,市場是不缺錢的,缺的是信心。
中國整體的資本市場好轉,將給資本市場跟宏觀經濟接軌提供非常好的環(huán)境。
我們國家之所以每年吸引600億美金,不僅僅是廉價勞動力,還有其他因素,對很多情況,國內很多經濟學家非常多慮,他們的很多預測都不對。
記者:對中國經濟的觀點歷來不同,有樂觀的,也有悲觀的,我們知道,摩根大通這幾年對中國經濟的分析一直比較樂觀,現在是不是還是一種樂觀的分析。
龔方雄:首先,我們對今年經濟增長還是持比較樂觀的態(tài)度,我們預測今年GDP增長是9.2%,現在市場的預測整體是在9.5%以上,所以,我們從數字和市場整體預期來講變得不太樂觀。這不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好像有所改變,是市場變得樂觀。一個導火線在哪里?是去年12月份經過一年的經濟普查以后對GDP數據有了調整,數據調整以后市場的情緒一下發(fā)生了很大的改變,所以香港的H股才會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就回報了25%,B股漲了30%多,A股也明顯地觸底反彈。 我過去兩個月在歐美跑,見了大概200個機構投資者,每個機構投資者都在問我們怎么進A股,大家都想買A股,而且A股現在從很多行業(yè)來看它的股值都比H股便宜,一方面表示A股股權分置改革還是比較成功的,另一方面也表示市場對中國經濟確實開始看好。服務業(yè)被低估、消費被低估、消費能力被低估,這是中國過去幾年經濟的特點,這些現象已經通過經濟普查發(fā)覺到了,多多少少捕捉到了被隱藏在經濟當中非常有益的經濟結構和成份。像服務業(yè)以前估計它是占GDP的32%,現在經濟普查數據出來以后服務業(yè)占了41%,服務業(yè)占經濟比重大了,表示在過去幾年里經濟增長最快的行業(yè)是服務業(yè),不是固定資產投資,如果服務業(yè)增長速度低于固定資產投資的話,它占GDP的比重就會上升,所以中國經濟的可持續(xù)性比市場許多人預想得要好得多。
從這種情況來講,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(xù)性的信心一下恢復了許多,大家以前一直擔心今明兩年經濟會大幅放緩,現在不用擔心了,近兩年擔心銀行貸款增長過速,還要看關鍵貸款增長是在經濟周期好的還是差的位置上,比如說經濟周期頂部貸款增長過快的話,將來經濟放緩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資產數字下降,NPL、不良貸款增多;如果前幾年的貸款擴張仍然是在周期比較好的點,那么今明兩年經濟還是強勢增長,前幾年的貸款增長就會變成今明兩年強勢的盈利增長,所以這是非常不同的兩種情況。GDP突然修正以后對中國經濟可持續(xù)增長根本觀念上的判斷有所改變,所以,對銀行的估值才會有180度的轉彎,才會影響銀行對資產的重新估值。還有銀行所謂被賤賣的問題,我認為不是,任何一個股票和資產只能在當時市場環(huán)境下進行估值,不是有意的,我覺得有這種論調的人根本不懂市場經濟,根本不懂資本市場的運作,有的人覺得中國銀行、建行和交行會賺錢,就買了股票,有些人沒買,是持悲觀的態(tài)度,說中國經濟泡沫化、邊緣化,講中國經濟硬著陸講了好幾年的人就不會買,當時市場是處于這兩種觀點中間,所以對銀行股采取了一種中性的估值。當時我記得很多人還說貴,中國的銀行價格不可能這么高,市場的變化和經濟情況的變化有很大的關系,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認知,整體的氣氛變化有很大的關系。
記者:那么您對未來投資形勢是一個怎樣的判斷呢?對一些產能所謂過剩的問題如何看呢?
龔方雄:我們認為今年私人投資進一步放緩的空間還是有的,固定資產投資60%是非國有企業(yè)進行的,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蓬勃發(fā)展實際不是靠國家投資帶動的,而是靠私人投資帶動的。“十一五”規(guī)劃加強農村基本建設。城市化的進程不是說要所有的農民都到北京、上海大城市去,而是表示在本地城市化,要建很多基礎設備齊全的鄉(xiāng)鎮(zhèn),從鄉(xiāng)鎮(zhèn)的規(guī)模慢慢發(fā)展成大城市,如果增加在鄉(xiāng)鎮(zhèn)投資的話,那么固定資產投資規(guī)模就不一定能降下來。
過去兩年大家一直擔心鋼鐵業(yè)、鋁業(yè)、水泥業(yè)生產產能過剩的問題,經過這兩年的宏觀調控,對這些行業(yè)的投資已經降下來了,預示著未來兩年鋼鐵、電解鋁、水泥以前生產過剩的情況未來兩年就不會增長太快,但是需求還會保持強勢增長,尤其是農村基本建設的投資,農村基礎建設對鋼鐵,對電解鋁,對水泥的依存度會更大,而不是更少。要是在城市里建一個建筑的話,只要有基本的基礎架構,打好地基,建就行了,但是農村先要把很多鋪墊做好才能建一座大樓,這樣的話在農村里的基礎建設投資可能對鋼鐵、水泥、鋁、金屬的需求會更旺盛,未來兩年鋼鐵業(yè)、電解鋁業(yè)需求的增長會大大超過供給量的增長,到明年底供求可能就會得到平衡,這些行業(yè)過去兩年在市場上都在消化過剩的產能,所以到明年年底可能消化的就差不多了,我們認為今年是這些行業(yè)的轉勢年,而且供求平衡達成的速度可能會比我們預想得要快一點。原因在哪里呢?現在我們看到非常積極的現象:就是鋼鐵業(yè)的產業(yè)重組在加速進行,電解鋁行業(yè)也會進行,產業(yè)重組當然會加速現有產能的消化,把現有的產能變得更加有效率,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,而且A股的股權分置改革為產業(yè)重組、為兼并、為企業(yè)融合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環(huán)境。
任何產能的過剩都要放在歷史的背景下來考慮,產能的過剩是暫時的,最多是周期性的過剩,不是結構性過剩的問題,不像日本20世紀90年代泡沫破裂產生了很多產能的過剩,花了十幾年才消化完,我們國家鋼鐵業(yè)、電解鋁業(yè)的產能過剩問題未來兩年肯定就消化完了,就像2000年電力過剩到2003年進入電力短缺,一樣的非常短暫,最多是周期性的過剩,不是結構性的過剩,所以為什么要看好資源股,這么多人要工業(yè)化,城市化的進程在歷史上沒有見過,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,有多少銅,多少鋁,多少鋅,多少有色金屬,多少貴金屬,才能支撐這樣一個工業(yè)化的過程?我們不是要擔心過剩而是要擔心資源不足。這就是為什么國內的鋼材價格在反彈,國內黃金價格漲得很厲害,石油的價格已經漲了,石油在5年前是15美金一桶,現在變成了70多美金一桶,黃金從300多美金漲到500多美金,現在接近600美金,JP摩根認為黃金的價格漲到800美金不足為奇,原因在哪里?黃金當然不是一個工業(yè)用的金屬,但是對中國和印度來說是消費的需求。
記者:那么你如何看待目前的資本市場?
龔方雄:我們的觀點是整體的中國資本市場,特別是股市從今年開始進入了比較長期的牛市,股權分置是一個因素,企業(yè)兼并重組,行業(yè)結構改造,經濟可持續(xù)增長都是利好的因素,而且A股現在確實不貴,和H股比的話,如果把配股、股權分置改革的因素放進去以后,A股的很多公司,尤其是零售業(yè)、資源業(yè)、銀行業(yè)、金融業(yè),它的市值都比香港上市公司整體的市盈率低得多,中國整體的資本市場好轉,給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接軌提供了非常好的環(huán)境。從投資的角度來講,A股的股權分置改革到今年下半年就進行的差不多了,以后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出臺政策,讓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好地融入國際的資本市場當中,這種融合是雙向的,就是一方面QFII境外機構投資者應該會進一步的擴大資本流入配額,另一方面QDII允許合格的境內投資者到國外投資,雙向的資本流動能夠更好地拉近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,使這兩個市場更進一步地進行融合。允許境內機構投資者到海外投資,不會給國內的股市造成更大的壓力,這是一個信心問題。我們國家是不缺錢的,我們國家股市也就是6000億~7000億,我們國家企業(yè)加個人的存款規(guī)模是多大?20多萬億人民幣,差不多將近3萬億美金,存款規(guī)模比股市規(guī)模大得多,所以,市場是不缺錢的,缺的是信心,
國內和國外市場的融合為什么對國內市場的健康發(fā)展非常有利?國內資本市場非常年輕,才有十幾年,歷史發(fā)展非常短,美國和歐洲的資本市場已經發(fā)展了一百多年的歷史,為什么發(fā)展金融要提倡所謂的拿來主義呢?它是非常正常的。人家搞了一百多年的經驗讓你拿過來,幾十年就追上人家,這是非常好的情況,為什么我們很看好今年的股市呢?因為我們覺得今年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步伐會加快,整個宏觀經濟的環(huán)境又非常好,以前的股市又沒有反映我們國家長期以來這么好的宏觀經濟的情況,現在才逐漸地開始去反映,國內整個資本市場的轉勢可以說剛剛開始,我們開始進入了牛市的起點,我們對中國的經濟非常樂觀,對中國的市場也非常樂觀,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形勢也非常樂觀。
記者:現在各方都在關注人民幣匯率問題,請問你如何看待?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影響有哪些?
龔方雄:匯率政策實際上是貨幣政策的一部分,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經濟是好處大于壞處,直到現在,以前擔心的很多負面因素都沒有出現。很多經濟學家以前說:中國出口企業(yè)的邊際利潤才有3%,如果人民幣升值3%的話,我們國家出口企業(yè)邊際利潤就沒了,出口企業(yè)全垮臺了,整個經濟就完了。 但實際上,調整人民幣匯率以后出口企業(yè)的邊際利潤不但沒有下降,反而穩(wěn)定,而且反彈了一些,經濟學家完全把它搞錯了,我們一直就在講出口企業(yè)邊際利潤不是靜態(tài)的數據,而是動態(tài)的數據。中國貿易條件一直在惡化,進口的東西越來越貴,原材料之類的越來越貴,出口的價格一直不變。但是去年年終中國貿易調整就開始反彈,為什么?因為中國去年人民幣升值了,對美金升值不到3%,但是實際匯率已經升值了將近10%,對日元升值了20%,對歐元升值了15%,對韓幣升值了6%,對臺幣升值了8%,貿易加權實際匯率增長了10%左右,這種情況下中國出口還能繼續(xù)保持20%的增長,同時,出口企業(yè)的利潤率還改善了。為什么?原因很簡單,中國很多出口企業(yè)雖然賣計算機、DVD到美國去,但是芯片等很多東西都要從中國臺灣、日本、韓國進口,降低了進口的成本,同時它也可以適當的加價,現在國外不說我們國家出口的產品價格太高,是價格太低,人家天天跟你打反傾銷戰(zhàn),所以適當地提高價格,減少貿易摩擦,讓企業(yè)邊際利潤增加,就像周小川行長所說中國的經濟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應對人民幣升值,而且前一段時間央行報告也提了這個問題,中國的企業(yè)已經為人民幣繼續(xù)升值做好了準備,適應了這個環(huán)境,這種說法都是非常非常對的。
還很多人擔心人民幣升值了20%,跨國企業(yè)會不會把錢投到越南、印度去了?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樣看:中國之所以每年吸引600億美金,不僅僅是廉價勞動力,還有其他因素,比如基礎設施,中國的路91%是水泥鋪好的,而印度尼西亞、墨西哥、越南的道路質量比中國差遠了。中國高速公路是全球第二長的,將近3萬英里的高速公路,美國是5.1萬英里,中國5年以后會超過美國。還有港口,世界上五大港口有香港、新加坡、上海、深圳、蒲山,現在三大港口在中國,所以中國才會有這么龐大的出口規(guī)模。還有我們經常通過E-mail收發(fā)文件紙之類,在中國很容易做到,但是到印度去就用不了,再說勞動力價格問題,廣西的工資跟越南差不多,外商投資轉移到越南,還不如轉移到廣西去呢!沿海地區(qū)跟內陸地區(qū)的工資差別1~2倍以上,所以跨國企業(yè)要節(jié)省20%的工資成本容易得很,往內陸移200英里好了,中國好在地緣遼闊,不像韓國、日本、中國臺灣貨幣一升值產業(yè)就必須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(qū)去,國內可以向內陸轉移,形成一個階梯性的發(fā)展,這實際上與“十一五”規(guī)劃當中鼓勵區(qū)域的均衡發(fā)展是相吻合的。農村的城市化和工業(yè)化最好的條件是什么?跨國企業(yè)從沿海地區(qū)往中西部轉移,那是工業(yè)化最好的進程,我們一直認為人民幣升值,不但促進內需,還促進地區(qū)的均衡發(fā)展。中國勞動力廉價,基本建設也比較好,綜合投資環(huán)境非常好,轉移到廣西至少還在中國,還是中國的市場。所以對很多情況,國內很多經濟學家太多慮,他們的很多預測都不對。(國際融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