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開放以來,宏觀經濟和宏觀調控不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但是每一個階段的特點不同,所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。那么,此次宏觀調控有什么新特點,我們面臨什么樣的新挑戰(zhàn)?
國務院發(fā)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在第九屆中國經濟學家論壇上強調,這次宏觀調控和以往幾次有明顯的不同。他說,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宏觀調控主要是內部的平衡,而現(xiàn)在的情形是內外平衡都面臨諸多難題。過去說美國經濟出了問題對全球有影響,對中國也有影響;如果現(xiàn)在中國經濟出現(xiàn)問題,對全球經濟也會產生影響,甚至會影響到美國。
有一組數據能夠反映我國對外經濟的交往發(fā)生了怎樣的變化。1978年到2006年,中國對外貿易增長84倍,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,累計利用外資6855億美元,位居發(fā)展中國家之首,位居世界第二位,僅次于美國。對外貿易合作從2001年0.3億美元提高到357億美元,整整增長了1189倍,對外投資實現(xiàn)了歷史性的突破,到去年年底直接投資是906億美元,當年居世界第13位。這說明我們對外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、越來越深刻,所以在考慮經濟平衡的時候,必須考慮內外平衡。
世界經濟失衡加劇,宏觀調控不確定因素增加
當下,全球經濟發(fā)展不平衡,主要是美國貿易赤字居高不下,儲蓄嚴重不足,而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有大量貿易盈余和儲蓄過剩。
中國是國民儲蓄最高的國家,接近50%,東亞國家及亞洲其他國家的儲蓄也都比較高,再加上這幾年石油漲價,石油輸出國外匯儲備在增加。惟有美國這個巨大的經濟體,其貿易赤字居高不下。
與此相對應的是世界貿易摩擦增多。從1995年到2006年,我國累計遭國外反傾銷536起,占世界反傾銷總量的17.6%,連續(xù)12年居世界第一位。
尤其是發(fā)生在2007年三月份的美國次級債危機,增加了世界經濟的不穩(wěn)定因素和不確定性,這使未來世界經濟增長趨緩的可能性較大。
從美國次級債危機已經顯現(xiàn)出來的結果判斷,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可能減弱。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將增加。是刺激經濟增長還是穩(wěn)定幣值,美歐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尚難確定。
次級債危機影響的范圍目前還無法估量,當前基金(包括對沖基金、共同基金、私募股權基金)、投資銀行等遭受了巨大的損失,包括花旗、瑞士銀行以及摩根、美林這樣的投資機構也未能幸免。到底有多大的影響,這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。
這使當前的宏觀調控與前幾次宏觀調控是完全不可比的,大大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。
信息來源:(東北新聞網)采編:信息21